国画创作随笔——仲中晓(来自《人民政协报》第10177期)
国画创作随笔
仲中晓
长久以来中国绘画把事和物赋予了特定的寓意,称其为绘画元素。作品创作首先考虑的就是“命题”,通过采风写生,寻找作品的元素和创作角度,诠释这个“命题”,用画家习惯的绘画方法和技巧手段表述,最终以作品呈现这个“命题”。我曾经用中国花鸟画形式创作当代儿童题材的作品,表现“童心与向往”,是我多年前创作作品的立意,曾以工笔重彩的形式命题创作《放飞童年》。画面上一只簸箕装满了收割下来开着白色花朵的萝卜叶和枝干,几双小孩运动鞋脱在簸箕旁边构成几何图形,簸箕上方是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。表现当代少年对大自然的梦想,放飞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的向往,体现当代少年热爱自然、回归自然、享受自然的心情。我想“当代美术创作”的目的和方向是反映时代风貌,关注社会民生,表现大众的生活状态。“当代”可理解为当下的、正在发生的,与“过去”“传统”相区别。当代美术是相对于现代美术而言的,当代美术创作从酝酿、构图、制作到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过程,是人的视觉审美创造活动,是复杂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表现,同时也是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、从艺术构思到艺术表达的过程,美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美术作品。一件好的美术作品表达的深度与内涵最终与作品的表象关系不大,与画家体现出来的人生思考和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关系。中国画时常把画家的审美意识与自然物象融为一体,也就是寄情于景,是作者精神与自然环境的结合,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,同时也是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自我表达。而作品的灵魂恰恰是作者和观众心灵沟通的使者。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能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,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退却它的光泽,不会因为观者的变化而丧失它的价值。